宋以后城市集鎮大興,且一些大城市三鼓后仍夜市不禁,商貿地點不再受劃定的市場局限。在熱鬧街市,交易通宵不斷,這為茶館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,并且開始了獨立經營。接洽、交易、清談、彈唱都可在茶館見到,以茶進行人際交往的作用集中凸現出來。那時開封潘摟之東有“從行角茶坊”,封丘門外馬行街因商販集中,有眾多條訪,曹門街有“北山子茶坊”,“內有仙洞仙橋,仕女往往夜游吃菜于彼”。這類茶坊,不僅飲茶,還營造了一個私人意境,今茶客陶醉。宋代不僅開封茶館、茶坊興旺,各地大小城鎮幾乎都有茶肆,《農講傳》、《清明上河圖》都形象生動地再現了那時茶館的真實情景,宋代的茶館文化成為市民茶文化的一個突出標志。
元、明時期的茶館,與宋代的沒有本質上的差別,但在茶館經營買賣方面有較大發展。
清代作為封建社會最后一個王朝,已走向衰敗,最終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,茶館這一社會窗口真實反映了這一歷史變遷。這時期,各種大小茶館遍布城市鄉村的各個角落,成為上至王官貴族,八旗弟子,下到藝人、挑夫、小販會集之地。不僅數量上有很大發展,文化色彩、審美情趣融入其間,社會性能上也有相應開拓,出現了為不同層次群眾服務的特色茶館,如專供商人洽談生意的清茶館,飲茶品食的“貳渾鋪”,表演曲藝說唱的書茶館,兼各種茶館之長,可容三教九流的大茶館,還有供文人筆會、游人賞景的野茶館,供茶客下棋的棋茶館……